【光荣在党50年】吕柳新:立足本职 知恩图报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新版)发布时间:2021-06-23作者:园艺学院供稿创建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新版)

吕柳新, 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60年。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曾被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教以来,吕柳新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含合作者),出版专著《果树生殖学导论》《亚热带果树及若干园艺植物遗传背景的研究》,为果树学科进入省211重点建设学科作出了贡献,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先后被推选为福建省园艺学会、福建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等,被受聘为国家作物品种(果树)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物、园艺学科专业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部科技奖(果树,林业)评审专家等,提高了我校园艺学科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坚守教育初心,立志做合格人民教师

吕柳新出生在闽西革命老根据地一个偏僻山区的穷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那年,正好赶上家乡解放,我得以继续读书,高中(中专)到大学毕业,是国家助学金支持我完成了学业,大学毕业后有幸留校担任一名人民教师,对于一名穷山村走出来的孩子来说,这在旧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这是我千真万确的心里话。”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吕柳新一再表达了对党的崇敬和感恩之情。对比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国家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吕柳新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这句颠覆不破的真理深有感触:“中国人有一句很朴素的话,叫‘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我也要将这份恩情回馈党、回馈人民。在参加工作不久我就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来回报党和人民的培养。”

对党的深厚情感让吕柳新投入了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几十年来他始终将教学工作放在首位,担任学校主要领导时仍坚持上本科教学一线,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吕柳新承担园艺植物遗传、育种课的教学,由于历史原因,上世纪五十年代,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说受到批判且被禁止开设,1958年党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要求各大学有关专业必须尽快开设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吕柳新这一代的年青教师从未学习过这一理论,解决师资问题十分迫切。初生牛犊不怕虎,刚毕业不久的吕柳新勇敢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为完成这项教学任务,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备课,边学边教,终于如期开设该课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革期间,学校被停办,直到1972年复办,吕柳新回到学校后,承担着园艺系恢复重建和遗传与育种课程教学的双重任务。在繁重的任务面前,吕柳新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再忙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学校刚刚恢复不久、各项条件都极为困难情况下,他紧追学科发展前沿,创造条件给学生开设了细胞遗传、分子遗传方面的实验课,促进学生尽快与国际前沿接轨,学生们对他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都十分满意。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夸赞吕柳新:“刚入学时我对学习农业没有兴趣,中途曾有退学的念头,在听了吕老师的课程后,我的观念改变了,认识到在农业科学中还有许多深奥的问题值得研究,从而克服了专业思想不稳的问题。”这位当年“专业思想不稳”的学生如今已成为我校园艺学的学科带头人,其学术地位在全国同行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吕柳新治学态度严谨,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本科生上课时他总是亲自教授实验技巧,亲自批改作业,对学生要求也十分严格。他对研究生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都是反复认真推敲,修改论文更是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被他指导过的研究生评价道:“做吕老师的研究生,既辛苦又幸运。”一位外校考取吕柳新博士生的学生被吕老师治学严谨的作风深深打动,在毕业时给老师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吕柳新的治学态度、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校的充分肯定,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89年被授予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他被推举为全国农业院校统编教材《果树育种学》的副主编,编写的章节得到了编写组老专家的高度赞扬。

教研相长,做全面发展的好老师

吕柳新认为,大学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科学知识,还必须创造知识,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开展科学研究,不断创新并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他在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所从事的学科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实现教学、科研全面发展。

1973年在学校刚复办时,吕柳新从科技报道中了解到,一位印度科学家利用植物花粉成功培养出了单倍体植株,这在理论上和植物育种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当时在科技界引起轰动。他克服重重困难,与教研室几位老师一起筹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开展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研究,以期能为果树等园艺植物育种提供服务,实践证明这一研究对解决生产问题起到重大作用,也为我校园艺学科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福建是柑桔的主产区,有着丰富的品种资源,为了使品种资源得到更好利用,吕柳新与团队同事一起开展了柑桔若干稀有品种资源的研究,为我省柑桔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研究中,吕柳新发现有一种柑桔品种叫改良橙,其品质很好,但性状不稳定,影响了它的推广价值,1974年吕柳新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时,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对该变异性状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该变异是一个嫁接嵌合体,根据这一研究结果他提出了保持其性状稳定的意见。该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一定价值,论文发表于我国遗传学权威刊物《遗传学报》(1978)上。

荔枝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特产水果,但其存在着严重的落花落果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农业部下达了开展全国协作攻关的任务,组建了全国荔枝生产科研协作组,全国各荔枝产区科技人员一起开展协作攻关,吕柳新参与了协作攻关的研究(1991~1995任协作组组长),发现了荔枝胚胎败育是导致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并提出了若干保花保果相应的技术措施,研究成果获农业部和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木本果树植物的研究难度大,长期来有关基础方面的研究甚少,为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吕柳新结合处所从事专业的特点,对柑桔、荔枝、香蕉、枇杷等若干亚热带果树以及水仙等园艺作物,开展了胚胎培养、细胞学和染色体的微分离与微克隆等基础研究,丰富了南方亚热带果树及园艺作物的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他编写出版《亚热带果树及若干园艺植物遗传背景的研究》一书,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福建水仙遗传资源与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任教以来,吕柳新(含合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90多篇,出版专著《果树生殖学导论》《亚热带果树及若干园艺植物遗传背景的研究》,受邀参加《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果树卷》《中国农业大词典》《福建果树50年》《中国热带南亚热带果树》等学术著作的撰写,为果树学科进入省211重点建设学科作出了贡献,被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

吕柳新在教学与科研所作出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被推选为福建省园艺学会、福建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理事等。他还被受聘为国家作物品种(果树)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作物、园艺学科专业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部科技奖(果树,林业)评审专家等,为提高我校园艺学科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作出了一份贡献。

立足学科建设,致力提高办学水平

1990年,省委、省政府任命吕柳新为副院长(主持工作),1992年任命他为院长(94年随学校更名改称校长)。作为校行政主要领导,吕柳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更加一心一意投入到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发展之中。

吕柳新非常重视提高办学水平,担任校长期间他始终将学校的工作重点放在学科建设上。在党委的领导下,他与领导班子各成员分工合作,围绕学科建设这一重点,推进学校各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当时我校实验室由各个学科自行建立,各实验室各自为政,因经费有限,先进仪器设备少又分散,难以充分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吕柳新努力创造良好科学研究条件,他紧抓学校实验中心的建立,以植保系一个研究生物农药的实验室为基础,协调各相关学科共同组建了校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并亲自兼任研究中心主任。1994年春节期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校视察,参观了刚成立不久且非常简陋的生物技术中心的实验室。宋健临走时,在车门前特地停步对吕柳新说:你一定要抓好生物技术中心建设,这是学科发展的希望,刚起步简陋点不要紧,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把它搞上去。宋健的鼓励进一步增强了学校领导班子和广大师生的信心和决心,吕柳新以生物技术中心为依托,经省教委批准增设了生物技术专业,招收高考成绩达到重点线的优质考生,为我校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了更扎实地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吕柳新与各相关学科协商,由学校与学科共同筹措资金建设一座生物技术中心大楼,一方面将分散在各学科实验室的设备尽可能相对集中起来,另一方面集中学校资源,添购先进仪器设备,充实学校原中心实验室,组成了一个力量相对集中、设备较先进、学科间互通有无的校级大实验室,为学校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博、硕士生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研究条件,这一举措也大大激发了广大教师、科研人员投入科学研究的热情,提高了我校科研水平,进一步推动各学科办学水平的提高。

1994年省教委计划在省属几所大学中选拔若干基础较好的学科进行省级211重点建设,吕柳新紧紧抓住这一次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极为重要的机遇,认真分析我校各个学科的情况,亲自领导重点学科的申报工作,经专家评审结果,我校的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昆虫学、植物病理学、果树学、畜牧学六个学科以及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成功入选,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学科的建设。

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吕柳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立足本职,认认真真当好一名人民教师,勤勤恳恳地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添砖加瓦,任劳任怨地奉献了自己的光和热。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