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评估获“优秀”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新版)发布时间:2023-11-22作者: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文/图创建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新版)

11月1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下属8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11个实验室评估为“优”。其中福建农林大学“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获评为“优”。评估结果是对重点实验室工作的充分肯定,对于推动兰科植物的保护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实验室评估结果通报

据悉,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州)于2018年依托我校建设,着力于“旗舰”类群兰科植物多样性保育、种质创新与利用和兰科植物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等方面开展研究,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保护研究中心。经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建成了国内种类覆盖面最广的种质资源圃和实验平台,牵头组建“兰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并成为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长单位,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团队,并获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成为世界兰科植物研究的前列单位。

实验室创立了我国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体系和行动准则。建成我国兰科植物种质最多的资源库,揭示了兰科植物致濒机制,制定“保育促进产业、产业反哺保育”保育策略。揭示了兰科植物的起源与多样化的分子机制。厘清兰科植物五大重要观赏及药用属兰属、蝴蝶兰属、石斛属、虾脊兰属、独蒜兰属和兜兰属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揭示它们的起源、扩散路径及多样性、网状进化和专性CAM代谢类群的进化格局机制。建立了世界兰科植物的分子数据库,进行了功能基因的挖掘。完成舌唇兰、墨兰、建兰、春兰和鼓槌石斛等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分析,揭示了兰科植物的基因组进化格局。鉴定了兰科植物器官发育、花型突变、花香合成、叶色突变、花色及衰老、花瓣蜡质形成等分子调控机制,阐明了兰科植物的形态建成和营养获取的分子机制。创制香花蝴蝶兰新种质11份,鉴定出蝴蝶兰兰胚素的主要成分及其功能,开发兰胚素美容系列产品;发明蝴蝶兰香薰精油萃取方法,创制香薰精油美妆产品,为兰科植物的产业升级开创了先例。通过森林兰苑—兰科植物种质资源收集圃开展成果展示、宣传科普等工作,森林兰苑评选为2022年福建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

兰花种质资源库

在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现有固定科研团队39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比87.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近年来,引进青年教师3人,1人被认定福建省A类高层次人才,1人被认定福建省B类高层次人才,3人被认定福建省C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优青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全国青年托举工程人才等10余人,培训产业技术人员10万余人次。指导博士后、博士和硕士138人。新增国家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等。

实验室发表的部分论文

在项目申报及成果产出方面,实验室累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和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项目35项,共获得课题经费2556万元;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89篇,高水平论文61篇,其中包括Nature和Nature子刊11篇,以及其他一区(Q1)论文50篇。出版了《世界蝴蝶兰属植物》和《兰科植物保护生物学》专著,以及教材3部,发布地方标准3项,获得专利6项,培育新品种26个(获新品种权18个),软件著作权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林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第十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相关项目入选2022年林草科技十大进展。

实验室获得的部分奖项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返回原图
/